在保安宮拜拜之後已經4點半
然後去參觀附近的台北孔廟
住在東部太久了 北部的景點很少去
好像姥姥逛大觀園驚喜萬分
照著路線指標往裡面走
真是別有洞天.
首先看到孔子有名的著作.
六藝之數 就是現在的數學
這些算籌還得真的要好好研究.
再來六藝之書 就是現在的國文
學習國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學會寫毛筆字
有篆書 隸書 楷書 行書 草書.
繞了一圈也花了不少時間
天色已經漸漸暗了起來
因為要坐6點40分的火車回羅東
趕緊找到捷運站坐到台北站
到達台北站已是6點多
剛好趕上火車回羅東.
保安宮格局
建地總面積4164.94坪。廟身在主軸線上,自前而後,為萬仞宮牆、泮池、與主軸垂直的禮門與義路、欞星門、儀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兩翼為東、西兩廡;而在大成殿與崇聖祠之間為東、西廊。明倫堂則在主軸的左側,另成院落。原先的各種平面圖、立面詳細圖及大樣圖均已遺失。
廟前則有六藝廣場,為2005年9月5日計畫宣告定案。
宮牆
該廟正南邊、酒泉街一側有一座高大的照牆,「萬仞宮牆」書於外側,內側繪麒麟[。廟無正門,以此牆阻擋,入廟須從黌門(西邊門)或泮宮(東邊門)進入。一說萬仍宮牆是代表孔子學問道德高深、求學絕無捷徑;另說台北州沒有出過狀元,依舊俗,孔廟需有狀元及第者才能建造正門──狀元門,並開正門迎接狀元入廟祭孔。黌門是此孔廟最重要出入口,東邊的泮宮的出入則受貼近門牆的住戶影響。
1991年,臺電在萬仞宮牆與黌門設立兩座高約5公尺的輸配電鐵塔,被批評影響景觀。市政府曾計畫拆除東側住戶,建立碑林廣場,但被反對,因此2004年放棄。2005年台北市政府決定東側的民房建物高度限制為4層樓高,以保護孔廟視野延伸線,避免造成視覺上突兀。
馬英九擔任市長時,由都市發展局、民政局、文化局與大同區公所共同負責的大龍峒文化園區,原計畫計畫拆除東院側的七十二戶民宅,被質疑難行。大龍峒文化園區曾計畫將宮牆高度由2.35降為1.2公尺,佐以多層次植栽,使外人進入孔廟時感受開闊尺度,受學者塑造莊嚴氛圍為由一致反對降低提案,遂2006年11月8日退回其案。
欞星門和泮池
從黌門走進,再穿過禮門便能見到分列孔廟中軸左右的櫺星門和泮池。
泮池位於欞星門之前,萬仞宮牆之後,為半月形的水池,具防災、調節暑熱和風水之象徵意義。植有桂花,意寓「折桂集大成」,比喻科舉及第。在泮池中有座三孔的石拱橋,橋面彎曲虹,兩側圍以石彫竹節形欄杆,稱為「泮橋」。泮池與欞星門間的路稱為「青雲路」,有兩棵1962年植樹節由蔣中正與陳誠種植的龍柏,2011年園區整修時鋪設水泥鋪面。
欞星門有如牌坊,面寬七開間,用歇山重簷式屋頂。門板上有108枚凸出的門釘,乃遵循古制的門扇作法。入口中央有泉州石材的蟠龍石柱。牆上也具各種花鳥圖案的石雕,多採簡潔的花鳥題材。
大成殿
經過儀門就是立在花岡石庭院中央的大成殿,共用42根柱子。面寬五開間,進深六開間。台基階級共5級,以代表尊貴的大殿才可用。殿四周設走馬廊,可沿屋簷迴廊繞行一周。殿前凸出的台座叫「月台」,也喚作「丹墀」,乃祭孔時安置樂器、供佾生佾舞之場所。月台前方嵌有御路,又稱「石陛」,不得踐踏。
崇聖祠
崇聖祠裡供奉的是孔子上五代祖先,以及儒家代表性人物如孟子、張載、朱熹等人的先祖。原先只有曲阜孔廟有家祭性質,直到中華民國政府遷來臺灣後,此祠成為孔子世家的家祭處。
明倫堂
1954年,考試院、教育廳、台北市政府以及臺灣文化教育界人士,決定在大龍峒孔廟興建明倫堂,並成立台北市孔廟明倫堂壽建委員會,以考試院長賈景德任主任委員,吳三連市長為副主任委員,台北市議會議長黃啟瑞為總幹事、鄧傳楷、吳石山、陳清汾、許丙等任籌備委員,部份以北平故宮為藍圖,除由省府,台北市府撥助大部份外,其餘各界勸募。1955年。蔣中正、陳誠在堂前手植龍柏。1956年9月28日宣告落成,建築外型仿金鐘與玉磐。
1990年10月13日,管委會計畫在孔廟東邊廣場一千五百坪的空地上,仿臺南孔廟籌建鄉賢祠及藏經閣,用以收藏展示歷代各種版本四書五經,遂邀集政府官員、學者林衡道、周何、周宗賢、莊本立等人商討意見。周宗賢指出鄉賢閣並非供作藏書、研讀之處,恐與傳統相違背;台灣省住都局建築處處長薛琴認為,現代資訊發達,台北市藏有四書五經的圖書館也很多,因此用作藏書之用意義不大;林衡道則說且孔廟東邊廣場綠樹成蔭,砍除後頗為可惜。
資料來源來自維基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