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貓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 Sieb. & Zucc.,
英文名Stinging Nettle,
蕁麻科蕁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稱蕁麻、燖麻、刺草、火麻草、螫麻子、哈拉海,恰克卡克歐提,
原產於台灣、歐洲、亞洲,莖直立或基部匍匐狀,可達一百三十公分,
株高約七十至一百二十公分,有稜,略呈四方形,
具粗毛及逆向針狀毛茸(焮毛),單葉對生,葉卵形或闊卵形,寬而扁縮,
輪廓類似五角形,先端銳尖、漸尖、突尖,略帶尾狀,基部圓鈍或心形,
葉緣粗鋸齒、重鋸齒緣或刻缺狀,如為粗鋸齒,則每邊約有九至十一齒,
每一鋸齒再三淺裂狀緣,如為刻缺狀,則每邊五至七齒,
而刻缺上常有多數小鋸齒,葉長約六至十三公分,寬約五至十二公分,
糙紙質,表面有粗毛及焮毛,背面之葉脈上密生短毛,葉表面綠色或深綠色,
背面顏色較淡,托葉四枚,合生或離生,側生,卵形、長卵形、狹三角形,
先端略凹,長葉柄,葉柄長約三至十二公分,密生粗毛及焮毛,鐘乳體點狀,
單性花,雌雄同株或異株,總狀花序,腋生,常排列成圓錐花序狀,
長達十一至十三公分,雄花花序位於較下部的莖上,雌花花序則多位於枝條下方,
花腋生,花小形,多數,淡綠色,雄花花被片四枚,徑約二公釐,卵形,
長約一、二公釐,先端鈍,外具毛茸,雄蕊四枚,雄蕊與花被同數對生,
花絲細長,光滑無毛,花藥二室,縱裂, 常具退化雌蕊,雌花花被片四枚,
深裂,闊卵形,先端鈍狀,有短柔毛和少數螫毛,內列之二枚花被片常花後殘存,
花後增大,包被子房,雌蕊一枚,花柱單一,柱頭畫筆頭狀,子房上位或下位,
子房一室,基生胎座,有胚珠一枚,底生,瘦果,卵形,扁平狀,
徑約一、二公釐,灰褐、褐色,光滑。
咬人貓全株各部位之焮毛有毒,皮膚若觸及焮毛,會立即的刺痛或灼痛感,
小心別碰觸,葉可敷治蛇傷,歐洲人則用以治糖尿病,全草可治蛇咬、風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