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386.JPG

DSC00387.JPG

中文名稱:欖仁樹

英文名稱:Indian Almond
學名:Terminalia catappa Linn.
科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欖仁屬(Terminalia)
別名:欖仁樹(中山傳信錄、臺灣植物名錄),山枇杷樹(海南),
古巴梯斯樹、欖仁、雨傘樹、枇杷樹、大葉欖仁樹、涼扇樹、
仁愛樹、龜仔樹、島朴、Tyaratai(排灣)
原產地:產於臺灣及中國大陸的廣東(徐聞至海南島)、雲南(東南部)。
常生於氣候濕熱的海邊沙灘上,多栽培作行道樹。馬來西亞、
越南以及印度、大洋洲均有分佈。南美熱帶海岸也很常見。
分佈:恆春半島、蘭嶼、小琉球、綠島及澎湖,各地庭園亦多栽培。
用途:1. 庭園樹、行道樹:常用作庭院遮陰植物或行道樹。
2. 木材可供建築及製造器具:欖仁樹的邊材白色,心材紅褐色,
質緻密而重,硬度適中,除供建築或製造器具外,
蘭嶼當地居民也常以其木材建造獨木舟。
3. 食用:種子之種仁,有芳香味,食之味佳;可供搾油。
4. 果皮作染料:果皮含蹂質(單寧)可作黑色染料,葉及種子可藥用。
5.藥用:性味:種子:苦、澀、涼;樹皮:苦、涼;葉:辛、微苦、涼。
效用:種子: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痢疾,腫毒;樹皮:解毒止痢,
化痰止咳,收斂止痢。治痢疾,痰熱咳嗽,瘡瘍,泄瀉;葉:袪風清熱,
止咳止痛,解毒殺蟲。治感冒發熱,痰熱咳嗽,頭痛,風濕關節痛,
赤痢,瘡瘍疥癩,肝炎,關節炎;嚼食葉子治喉痹及感冒。
 

DSC00388.JPG

DSC00389.JPG

莖:落葉大喬木,株高可達 25 公尺,徑 60~100 公分,

老樹根生有顯著之板根,具有多數枝條;

側枝光滑無毛茸,水平輪生,形成平頂傘狀樹冠。

葉:葉呈倒卵形,互生,但多叢生於小枝的先端,長 20~26 公分,
寬 7~12 公分,先端鈍,基部銳或楔形,且有 2 枚腺體,厚革質,
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
表裏兩面皆無毛茸,但在中肋處則有毛茸散生,
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6~7 枚,硬而略有毛茸,
脈間有小瘤體;葉柄短,長 0.5~0.8 公分,
粗壯,光滑無毛;春季新芽翠綠。
秋冬季落葉前,轉變為黃色或紫紅色,極為美麗。
花:雌雄同株,花多數,小形,淡黃色或黃綠色,
開放時徑 0.5~0.6 公分,雜性花,呈腋生的穗狀花序排列,
雄花居頂,雌花在下;花序長 6~10 公分,
斜上昇狀,光滑無毛;花萼鐘形,略呈花冠狀,長 0.3~0.5 公分,
外面光滑無毛,內面有毛茸,先端裂片 5 枚(4 枚較少見),裂片多為早落性;
無花瓣;雄蕊 10 枚,排成 2 列,花絲細長,花藥 2 室;
子房上位,1 室,胚珠 2~3 枚。
果實:果實為核果,卵形或扁橢圓形,略扁平,長 5~6 公分,
徑 4~4.5 公分,有 2 條縱向的稜或龍骨突起,初為綠色後變為黑色。
 

DSC00390.JPG

DSC00391.JPG

特性:欖仁樹產於台灣全島平地,由宜蘭、基隆至恆春之鵝鑾鼻止。亦分佈南洋及太平洋諸島。落葉大喬木,株高 15~25公尺,側枝水平輪生,形成平頂傘狀樹冠,老樹根生有顯著之板根。葉片大,叢生枝端,葉柄短,倒卵形,先端圓形,長 20~25 公分;春季新芽翠綠。秋冬季落葉前,轉變為黃色或紫紅色,極為美麗。腋生穗狀花序,黃綠色,雄花著生於頂端,雌花居下部。欖仁樹是原是海濱的植物,它的原產地在熱帶海岸,恆春半島的墾丁到鵝鑾鼻一帶,多的是它的高大聚落,可以說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海岸林中最優勢的數種。由於它的樹性健強,很能適應各種環境。幾十年前,有人目睹其丰姿美色,乃大力推荐給各機關學校,引進都市,終於使它成為常見的園景樹。欖仁樹是行道樹中常見的落葉樹種,以它的姿態、紅葉、新芽叫人印象深刻,它不僅是熱帶地區有名的紅葉樹,老樹根部形成的板根也是它特別的地方。欖仁樹的果實呈扁櫃圓形,兩面均具有龍骨狀突起,模樣有如橄欖子一般,「欖仁樹」之名由此而來。果皮堅硬而呈纖維狀,以便藉海潮漂流散布;種仁富含油脂,可以煮食,滋味還不差。欖仁樹於夏天開花,可用播種繁殖。據說欖仁樹的葉子可以入藥,需是自然落下,曬乾的葉子,用以治療肝疾,不過這方面的資料還沒有受到醫學界的證實,所以可別輕易的就去嘗試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曉悠 的頭像
    曉悠

    momo52的部落格

    曉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