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田代氏石斑木
科名:薔薇科(Rosaceae)石斑木屬(Rhaphiolepis)
別名:田代氏石斑木、假厚皮香、台灣白杏花、印度石斑木、
刻脈石斑木、春花木、尖梅花,石斑木(中國樹木分類學),
車輪梅(植物學大辭典),春花、鑿角(廣東土名),雷公樹(福建土名),
白杏花(臺灣土名),山花木、石棠木(廣西土名)
原產地:中國及印度,台灣固有變種,產於北、中部低海拔地區。
分佈:台灣北、中部山地林間或溪邊木叢中。
用途1. 園藝觀賞植物:因葉形雅緻,質地優美,
獲園藝界選定為庭園植物,植栽各地,成為本土行道樹、
綠籬、庭園美化、防風樹、地被植物、盆栽等用途。
2. 樹皮可淬取染料:樹皮含鞣質,可取做染料。
3. 花材用:花枝、果枝可供花材、盆栽等用途。
4.食用:果可食用。5.藥用:性味:根、葉:微苦、澀、涼。
效用:根:驅風散熱,消腫,活血消腫,涼血解毒。
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水腫,關節炎,凍傷,腳踝關節凍傷;
枝葉:消腫去腐:治無名腫毒,'創傷出血,燙傷,毒蛇咬傷;
外用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
莖: 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條叢生,具有多數分枝,小樹枝圓形,
黑褐色,但剛長出來時為綠色且具有淡褐色毛茸,惟不久後此毛茸即脫落。
葉: 葉叢生於小枝條的先端,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
長 5~7 公分,寬 1.5~2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
薄革質或厚紙質,粗鋸齒緣,表面呈有光澤亮麗的綠色,
背面顏色較淡,中肋及側脈在表面不十分顯著,
在背面則略隆起;葉柄長 0.2~0.3 公分。
花: 花多數,白色,有時略帶有粉紅色,徑 1~1.2 公分,
呈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長 6~8 公分,具有毛茸;
苞片線形,長 0.6~0.7 公分,先端銳尖,邊緣有毛茸;
花瓣卵狀菱形,長 0.7~0.8 公分,寬 0.25~0.3 公分,先端銳尖;
雄蕊多數,子房球形,花柱 2 枚;花期 6~8 月。
果實: 果實為仁果,直徑約 0.5 公分,成熟時黑色。
特性: 石斑木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枝條細長。
單葉,輪生,具短柄;葉片長 5~7 公分,寬約 1.5~2 公分,
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葉基楔形並向下延生,葉尖突尖或鈍形,
葉緣為粗鋸齒狀。花序為圓錐花序,頂生,疏花,外被鐵褐色柔毛;
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6~0.8 公分;
花萼為筒形,5 裂,裂片披針形,被長緣毛;
花瓣長菱形,長約 0.9 公分;
雄蕊多數;花柱 2 裂。
果實為仁果,徑約 0.5 公分,球形,成熟時黑色。
本變種之分布較廣,中國大陸亦產之,其葉呈楔狀倒卵形,乃易於區分。
用途同恆春石斑木,果可食,根藥用,治跌打損傷,
樹供栽培觀賞,為優良的薪炭柴。
這些田代氏石斑木是3月在宜蘭文化中心拍的
種了一整排的石斑木現在正開得很茂盛
第二次看到這麼多盛開石斑木好開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