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學名:Helianthus annuus)是菊科向日葵屬的植物。
別名太陽花或向陽花,但易與非洲菊混稱,一般應稱向日葵。
因花序隨太陽轉動而得名。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圓形多稜角,質硬被白色粗硬毛。
廣卵形的葉片通常互生,先端銳突或漸尖,有基出3脈,
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被毛,有長柄。
頭狀花序,直徑10~30公分,單生於莖頂或枝端。
總苞片多層,葉質,覆瓦狀排列,被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生中性的黃色舌狀花,不結實。
花序中部為兩性管狀花,棕色或紫色,能結實。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質化,灰色或黑色,稱葵花籽。
最常見的向日葵高度為2.5~3.5公尺。
根據1567年的科學文獻報告,歷來被認為單頭向日葵植物是種植在帕多瓦,
植株高度最高可達12公尺。同樣的種子,種植在其他時間和地點(如馬德里),
植株高度可達近8公尺。更近的紀錄(約二十年前)則有8公尺以上的植株,
在荷蘭和加拿大安大略省。 向日葵高約3公尺(9.8英尺),最高可達9.17公尺(30.1英尺)
向日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各種大小品種之生長期略有不同。
從播種、開花、結果到果實成熟枯萎,
小向日葵約3個月,食用採子之高大向日葵約6個月以上。
春播:夏秋開花,秋冬死亡。秋播:春夏開花,夏秋死亡。
決定花朵向日的部位:花朵的向日具有其適應環境特性,科學研究發現決定向日的部位卻不是花,而是連接在花下的莖。而光線中誘發莖向日的機制,主要是短波(藍光附近),莖內接受短波光影響的主要是生長激素移動。光線照到莖的時候,刺激照到光線的莖細胞內的生長激素移向背光面的莖細胞,造成背光面的莖細胞內生長激素濃度較高,其細胞生長延伸量也較多(較快),所以莖就呈現彎向光源的特性,促使莖頂的花也呈現逐日之樣。常見栽培的向日葵、小向日葵、墨西哥向日葵等,顧名思義就是會對著太陽方向的葵花,也是具有喜強日照且追隨太陽移動向日的特性,不難窺見逐日之花的機制,其奧理就在生活周遭可以體驗。
花朵向日的機制:在極圈寒原、寒帶或高山地區,年均溫可能不到攝氏10度,因為環境冷、生長季節短,衍生的植物開花策略以逐日之花的特性相當普遍。這些具有像小耳朵、衛星收發器碟型構造的花型,對著太陽有效地收集光能,可以將冷空氣加溫上升約攝氏7、8度,也就是在涼冷的環境中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小型日光浴場,吸引畏寒喜暖的昆蟲到此覓食、交配、取暖,藉此提高昆蟲在花中的活動力,也提昇了植物的傳粉效率。由於這些寒冷地區植物生長季較短,具有拋物面特性的碟狀花型還能收集光能,匯聚到焦點上,即花心上方位置,加溫效應可使受精後的胚珠加速在這麼短的生長季中發育成種子,所以寒原、高山地區常見這種拋物面的碟狀逐日之花,是其來有自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