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古堡
安東尼的起居室.
2月25日下午參觀元天宮之後
接近兩點再坐公車回到淡水
下一個參觀的景點是紅毛城和小白宮.
先參觀安東尼古堡
再參觀安東尼的起居室.
紅毛城是有名的觀光景點
雖然下著雨還是有很多遊客
遇到一群韓國人來此參觀
都是年輕人也是帥哥美女
看他們高興地拍照
很會擺pos真的很可愛.
安東尼的起居室
大門和窗戶看起來很美
藍白的顏色配得非常好
隨手拍了兩張
裡面的有介紹很多安東尼的事跡
還展示了他的起居室.
裡面展示了當時的客廳 書房 餐廳和廚房
小房間裡介紹主人翁的事跡
從門口往內拍的感覺非常美.
參觀完紅毛城往下一個景點小白宮
小白宮的正門關著要從側門進去參觀.
一進去就看到走廊的拱形造型非常美
特地跑到前面去拍照
前門的造景花園也很美.
裡面也展示了不少東西
我對裡面的窗戶造型比較有興趣
從側面拍的走廊也非常美.
參觀完小白宮已經4點多
往回走回淡水老街
在淡水老街吃了阿給和魚丸湯
隨便逛了一下準備搭捷運到台北站
結束兩天一夜的旅程
坐7點半的火車回羅東.
紅毛城(閩南語:Âng-mn̂g-siâⁿ),古稱安東尼堡,
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
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
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
又命名為「安東尼堡」。
而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
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紅毛城。
增闢了四座外圍城門。
1867年以後,紅毛城開始由英國政府租用,
作為領事館,並於其旁興建領事官邸。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向英美宣戰,
並曾短暫查封紅毛城,但於戰後即被交還與英方。
爾後,英國雖於1950年和中華民國斷交,
但仍持續使用紅毛城作為其領事館直至1972年,
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中,
指定為一級古蹟並開放供民眾參觀。
紅毛城被視為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紅毛城古蹟區包含紅毛城主堡、
前英國領事官邸以及清治時期所建造的南門。
其中紅毛城主堡是臺灣最古老的完整建築物,
前方置有四尊嘉慶18年製成的古砲;
前英國領事官邸在主堡東側,為兩層式洋樓;
南門則為古蹟區內唯一的中國式建築,使用觀音石砌成。
另外,園區內也有一座從山腳下移上來的「D&C.1866 寶順行」界碑。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
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位於淡水埔頂,
整棟建築設計以英國洋樓風格設計,擁有大面積的涼台、
外觀有數個拱圈及落地門窗、及許多獨特的建築設計匯聚而成。
淡水開港後,於同治元年(1862)6月22日開關徵稅,
福州總務提議在台也聘用外國人為稅務司,
經上海通商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何英國人威爾爵士,
後來由美國人斯甄克接任,本國的關稅委由外人代辦,
也許今日難於理解。在稅務司的管理下,淡水港確實面目一新。
稅務司公署衙門在今紅毛城停車場前,是當年最豪華的建築,
本棟殖民地式白堊迴廊的建築建於同治末年,原本有三棟,
本地人稱「埔頂三塊厝」。是當時稅務司官邸,他們在此工作輕鬆,
生活之享受非當時台灣百姓所能想像,日本領台後,
首相也曾慕名到此下榻一宿,留下風流韻事。
日治時代這棟建築物屬稅關,因關務大減而廢除,
被附近淡江中學學生稱為「化物敷屋」(意即:鬼屋)。
戰後,其東側另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
危機:1996年,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
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
在當地仕伸及專家學者的強力奔走下,
才保住這棟具有歷史意涵的白色建築,永久維護,
並於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樣貌。
而區公所也提報古蹟評鑑,以保存此文化資產,
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給新北市政府整修使用。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